宋霭龄择偶——太难了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3:34 点击次数:7224岁的宋霭龄,在选择人生伴侣时,才发现太难了。
宋子良、宋耀如、宋子安、宋庆龄、倪桂珍、孔祥熙、宋霭龄(1914年9月)
1.从美国到上海,再到日本
1910年7、8月间,21岁的宋霭龄于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回国。
宋霭龄回国后 ,因英语流利、熟悉西方会计方法,在父亲宋嘉树的名下企业——华美印书馆、美华书局、上海福丰面粉厂,也出现了宋霭龄忙碌的身影。
1912年在父亲引荐下,宋霭龄担任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,协助先生处理书信文件等事务。
1913年,24岁的宋霭龄随着父亲,一家人来到了日本,因为“二次革命”失败以后,孙中山就流亡到了日本。
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,也是重要资助者之一,袁世凯断不会放过宋嘉树的。那么,此时的宋嘉树一家人,只能跟随孙中山以及其他革命同志,也“流亡”到了日本。
宋霭龄、母亲倪桂珍、宋庆龄
2.一轮一轮筛选
来到日本以后啊,孙中山住在东京,宋霭龄是作为秘书在他的身边工作,
1913年 ,在通信还不发达的年代,身边的年轻人是最好的择偶对象 。
那这个时候,孙中山先生身边,又有哪些年轻人呢?
(其实,有些人不年轻了 ,都30多了)
黄兴(39 岁),汪精卫(30 岁),胡汉民(34 岁),陈其美(35 岁),戴季陶(22 岁),居正(37 岁),廖仲恺(36 岁),朱执信(28 岁),许崇智(27 岁),金少穆(27 岁),孔祥熙(33 岁),李烈钧(31 岁),柏文蔚(34 岁),谢持(37 岁),田桐(34 岁),熊克武(28 岁),邹鲁(28 岁)。
接下来,我们进行第一轮筛选,只考虑1913年9月时,还单身的人。
经过筛选,只剩下5个人:戴季陶、许崇智、孔祥熙、熊克武和邹鲁。他们要么是单身,要么是夫人去世,处于单身状态。
(孔祥熙与第一任妻子韩玉梅1908年结婚 ,1912年韩玉梅于因患肺结核病逝,两人无子女)
你想想,留学归来、年轻有为的宋霭龄,怎么可能去和一个已经结婚的人相亲呢?
下面,从最初的17个人中,我们只保留了5个人,进行第二轮的筛选,此次的筛选标准是信仰。
宋嘉树夫妇是虔诚的基督教徒。宋霭龄深受家庭熏陶,也成为了基督教的信仰者。
考虑宗教信仰,在这5位候选人中,明确信仰是基督教的,只有孔祥熙一人。
经过以上两轮筛选,原本的17位候选人中,符合宋霭龄和其父亲宋嘉树要求的,只剩下孔祥熙一人。(目前单身,且信仰基督教)
其实,还有第三轮筛选标准:是否从英美留学归来。
因为宋嘉树和宋霭龄都曾在美国留学,接受的是美式教育体系。相比之下,分别在美国和日本留学归来的两个人,在语言、文化、思想等方面,一定会存在许多差距。
此外,我们还可以进行第四轮筛选,重点考察候选人的能力,特别是赚钱的能力。
1907年,孔祥熙已经在老家山西太谷创办了铭贤学堂。此时,孔祥熙在与传教士等外籍人士沟通过程中,敏锐地发现了商机——火油销售。
他在1912年与五叔孔繁杏设立祥记公司,向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交付2.5万英镑(相当于当时的40万银元)保证金后,取得了山西省亚细亚火油的总代理权,利润相当可观。
有消息说,孔祥熙的火油公司每月的销售额约为15万元,年利润高达35万元。虽然1913年孔祥熙也流亡到日本,但他可以通过亲友代持股份。祥记公司代理煤油业务,让孔家获得了稳定的现金流。
而在创办祥记公司此前,孔祥熙已经通过贩卖阳泉铁砂,挣得一笔不小的收益了(有传言收益在20万元左右,然后他将资金投入到火油代理中)。
如果再加上这第三、四点——是否在美留学以及挣钱能力,在最初的17位候选人中,除了孔祥熙,还是孔祥熙,再没第二人能够进入宋霭龄和宋嘉树的择婿“法眼”了。
3.有花要折枝,无花空叹月
那么,我们不禁要问:1913年,才24岁的宋霭龄不,可以再等等优秀的年轻人出现嘛!
不好意思,24岁的女子 ,在清末民初适婚年龄通常是18-22岁的年代,这个年纪中已属“大龄女子”了。
作为宋家长女,宋霭龄的婚姻和人生选择,对于其他弟妹也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,而当时社会压力和家族期望,也希望宋霭龄尽快成婚。
而这一年(1913年9月),妹妹宋庆龄也从美国的卫斯理学院毕业,即将回国。后来呢,我们知道,宋庆龄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。
不是说,妹妹宋庆龄回来,作为姐姐,必须腾出孙中山秘书的位置;也不是说,我自己年纪不小了,赶紧把自己嫁了。
冷静思考一下:漫漫的等待,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出现吗?
后来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:孔祥熙与宋霭龄的结合,是一段互补与互助的婚姻。尽管两人性格有不同,想法有不一致,但并不影响两人“琴瑟和鸣”,共同书写民国历史中“孔家篇章”。
年轻的宋霭龄,在择偶上,如果继续等待,无疑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,那叫“赌一把”或者“搏一把”。
作为家中长女,宋霭龄在婚姻大事上,会听从从父亲的建议(宋嘉树于1918年5月3日在上海逝世,时年54岁)。
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和环境下,宋霭龄和宋嘉树在选择夫婿时,可选的范围和对象,其实非常有限。
最终,孔祥熙之所以能最终胜出,是因为在当时的可选范围内,这是最优解。
别忘了,当年的孔祥熙,也是一位能力出众的“大龄”青年(比宋霭龄大9岁)。
